社论丨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体系推动僵尸企业清退

社论丨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体系推动僵尸企业清退

时间:2019-12-18 作者:yinjiafulinmenadmin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各项经济工作之中,其中,提出2020年要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并将其与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目标结合起来。

早在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相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确定需开展债务处置的“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名单,原则上应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处置工作。因此,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20年将是处理僵尸企业的收官之年,也是最后的攻坚之年。

根据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相当程度上,处理僵尸企业是国企改革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按照官方的定义,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实际上,僵尸企业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主要部分是国有企业,国企主要归地方政府与国资部门管理,地方政府担心企业倒闭后的政绩、失业、债务等问题,比较倾向于通过补贴输血,再加上中国宏观调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挨过艰难期就会迎来曙光。

其次,目前某些地方的某些大型民营企业也享受了准国企待遇,遇到经营问题或资金问题,地方政府也是积极救助,形成“大而不能倒”的局面,而且这类企业往往债务规模庞大,具有很强的庞氏色彩。正因为这个逻辑,直接鼓励了民营企业竞相做大的现象,不断的扩张规模,为此不惜多元化发展。而这种做法恰恰制造了大型民企的风险以及僵尸化。

僵尸企业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首先,从僵尸企业的行业分布看,钢铁、煤炭、电力、冶金、地产、石油加工等比例多,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性往往与政府规律性的调控有关。在经济较差时实施刺激引发对上游行业需求大增,当经济过热进行抑制时,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循环往复几次,积累了大量低端过剩产能。

第二,产业政策导致各地一窝蜂的上马项目的风潮,不少企业趁机进行政策套利,吃拿各种补贴和土地、税收优惠等。导致不少新兴行业出现广泛的低端产能过剩,政府还要不断输血进行补贴。

第三,不能忽视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不管是国企还是大型民企,如果遇到困难,地方政府会本能的加以扶持,进行保护,希望通过扶持挤垮别的地区同行,而不是本地区的企业遭受出清。正是因为各地都是如此的想法,所以,行业缺乏优胜劣汰,积累大量过剩产能与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市场扭曲的产物,继而由于不当的保护而延续和深化其对经济的危害,必须破除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干扰,按照市场的法则让“僵尸企业”出局,避免继续消耗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的实物和人力资源,提升资金和资源效率。

今年7月发布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对符合破产等退出条件的国有企业,各相关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其退出,防止形成“僵尸企业”。不得通过违规提供政府补贴、贷款等方式维系“僵尸企业”生存等。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构建以公平竞争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僵尸企业不仅占用和消耗大量资源,还阻止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与供给侧质量都构成了严重影响,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杜绝政府干预,彻底消除僵尸企业现象,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00-607-8866 发送短信